更多服务
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上海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要做这些事→
日期:2021-09-25 浏览
在今天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陈通副市长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的相关内容。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市文化旅游局局长方世忠、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石燕、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市交通委副主任董爱华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处处是景、时时宜游

上海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陈通对此表示,上海希望进一步成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此,上海将紧紧抓住以下特点着力打造。

第一,发展都市型全域旅游。围绕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上海将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例如金山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乐高乐园、临港滴水湖旅游度假区等,持续发展都市型全域旅游,打造更多主客共享的文旅新空间,实现上海“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人人乐享”。

第二,彰显中国风格、上海味道。旅游是促进人文交流、增强理解和友谊的最好方式。上海在发展旅游中,将充分利用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彰显中国风格,呈现上海特色,更好讲述中国故事。想看淡雅素描,我们有“梧桐树下老建筑”、有“老弄堂里石库门”;想看浓墨重彩,我们有“流光溢彩、绚丽多姿的黄浦江”、有“当代优秀建筑聚集的陆家嘴”。上海将深入推进文商体旅融合发展,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体会到中国的真情与美好,品尝到浓郁的上海味道。

第三,推进数字化转型。目前,上海正全面促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好上海旅游的互联网总入口,推动数字景区、数字酒店、数字剧院、数字博物馆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赋能。

同时,加强上海旅游的数字化国际推广工作也在进行中,以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上海,展现可爱、可亲、可信的中国。上海将推进旅游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更加安全、健康、温暖的旅游环境;还将吸引各国艺术家、设计师参与开发上海文创产品、旅游伴手礼,希望游客能把在上海的美好体验带回去分享和珍藏。

上海旅游将重点布局六大板块

当下,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旅游、从景区旅游转向全域旅游、从团队旅游转向自助和定制旅游、从线下场景营造转向线上线下双向互动赋能等。旅游日益成为小康生活的刚需、美好生活的必需、品质生活的标配。

面向未来,上海将以高质量旅游发展、高品质旅游生活、高效能旅游治理为导向,全力打响“上海旅游”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陈通副市长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了《规划》内容——

一是四大“支撑”。《规划》设定的总目标是建设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要在全面升级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业体系、旅游市场体系的同时,着力将上海建设成为都市旅游首选城市、国际旅游开放枢纽、亚太旅游投资门户、国际数字旅游之都。

二是六大“板块”。“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完善旅游功能空间,重点布局六大板块:结合城市更新,强化上海主城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结合“五个新城”建设,在宜业宜居的同时,强化其宜乐宜游功能;结合黄浦江“世界会客厅”建设,打造文、体、商复合集聚的世界级滨水旅游休闲带;结合苏州河贯通,打造具有城市历史、市民文化、工业创意、绿地休闲等特点的文化生活休闲带;结合沿江沿湾旅游新空间,推动金山、宝山“生产岸线”向“生活岸线”“生态岸线”功能转型;结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打造长江口生态旅游基地。

结合六大功能空间,上海将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以“党的诞生地”为地标的红色文化旅游集群;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以“建筑可阅读”为标志的海派文化旅游集群;联动长三角古镇资源,打造以水乡古镇为重点的江南文化旅游集群等。

三是“旅游高峰”。为实现“十四五”目标,上海将旅游工作项目化,实施“1034旅游高峰工程”。“10”,是指十大引领性重大项目,包括黄浦江“世界会客厅”工程、苏州河“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工程、“五个新城”文旅赋能工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生态文旅”建设工程、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提升工程、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城”建设工程、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可漫步”工程、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及其辐射片区提升工程、滨海旅游区建设工程等。“3”,是指三大名片性重大活动,迭代升级,举办好上海旅游节、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四季上海”等活动。“4”,是指四大功能性重大平台,包括旅游资源要素交易平台、高端旅游人才培养平台、全球旅游智库平台、国际旅游营销合作平台。

此外,上海还将培育开发城市微旅游产品,构建城市“15分钟旅游圈”,为市民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好去处”。

上半年上海接待国内游客1.44亿

发布会上,陈通副市长同时介绍了上海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上海具有发展旅游业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禀赋、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优势,有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等丰厚的文旅资源,集聚了金融、科技、人才等优质要素资源和一大批优秀旅游企业。

陈通介绍说,“十三五”期间,上海始终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高度重视发挥旅游业的“大产业、大民生、大展示”功能,加快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旅游业已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幸福产业,上海也发展成为我国都市型全域旅游的“标杆城市”。

一是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不断提升。201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5522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超过6%。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海接待国内游客2.3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809.5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65.3%、58.7%,复苏幅度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4和19.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上海接待国内游客1.44亿人次,收入1724亿元,分别比2020年增长55%、6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3%、78%,复苏幅度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和8个百分点。

二是旅游供给更加丰富。上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A级旅游景区130家、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1个、不可移动文物3449处、优秀历史建筑1058处、历史风貌保护区44片;有博物馆153家、美术馆94家、剧院和演艺新空间217家、电影院385家约2400块银幕。“红色旅游”“建筑可阅读”“黄浦江旅游”“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都是“千万级”流量入口,已经成为上海最为亮丽的城市名片和旅游品牌。

上海是国际会展之都,每年大量的节、会、展、赛活动在这里举办。世界著名艺术家汇聚上海,每天约有100场营业性演出在这里精彩呈现,带来高水准文艺表演。通过城市更新,上海形成了大量文旅新空间,包括“网红”打卡地武康大楼街区、上生新所、思南公馆、徐汇艺术西岸、一江一河的滨江步道等。

三是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上海旅游工作勇于创新,建成我国唯一的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率先实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外国人过境144小时免签等政策。“旅游+”“+旅游”成为共同行动,旅游与文化、商务、体育、工业、农业、科技、卫生、金融、交通等联动、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上海旅游倍增计划”有三大支撑

正在进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在回答提问时表示,《规划》提出,上海旅游年总收入由2020年3139.78亿元增加到2025年70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这次“倍增”从旅游总收入切入,是一个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预期性指标。实现“倍增”有三大支撑:

一是从需求端看,我们拥有强大国内市场,这是“倍增计划”的“动力源”。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旅游日益成为小康生活标配、美好生活刚需、品质生活必需。上海旅游具有“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特点,是都市旅游的首选城市,也正成为国内游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在科学防控疫情和“预约、限流、错峰”出游的前提下,上海旅游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总体好于预期、领跑全国。今年上半年,上海接待国内旅游者1.4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24.33亿元,相比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55%、69%,相比2019同期分别恢复至83%、78%。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上海接待游客839.16万人次,旅游拉动消费约113.52亿元,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二是从供给端看,上海加快行业转型升级,这是“倍增计划”的“加速器”。当前,上海正主动适应常态化防控形势,将打造“高峰”引领项目,提升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辐射能级,打造金山滨海、崇明生态岛等千万级流量入口。培育“新式”融合业态,推动“旅游+”和“+旅游”,全面升级“黄浦江游览”“建筑可阅读”等项目,大力发展红色游、新城游、文博游、古镇游、工业游等特色游。加快“数字”旅游建设,抓紧建设“一码畅游”等数字文旅项目,建成一批数字酒店、一批数字景区和一批数字文化场馆。

三是从制度端看,上海加强营商服务优化,这是“倍增计划”的“金招牌”。为此,上海将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加”的方面,将举办上海旅游投资促进大会,按年度发布旅游招商指南,开展旅游项目路演。“减”的方面,将对“旅行社设立许可”等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全面放开外商投资娱乐场所限制。“乘”的方面,将完善信用监管机制、提升互联网监管能力、增强服务质量监管合力,探索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打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旅游市场环境。“除”的方面,将加快上海文旅中心建设,提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服务治理效能,让优质项目在上海落地、高端人才在上海落户、改革创新在上海先行先试,全力打响“上海旅游”品牌。

方世忠同时提醒,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欢迎广大市民游客细品漫游上海,并遵守各类文旅景区场馆预约、测温、错峰等要求,配合疫情防控措施。

进得来、留得住、带得走

上海将采取系列措施扩大旅游消费

“十四五”期间,上海全力做大旅游消费的蛋糕,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方面,上海将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表示,旅游已日益成为小康生活的刚需、美好生活的必需、品质生活的标配。“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积极顺应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既服务好境内外游客,也服务好上海市民,主要举措有:

第一,扩大国内旅游消费规模。按2019年上海接待外省市来沪游客1.7亿人次算,相当于上海常住人口规模的6.8倍,如何做大外来消费是篇大文章。

在“进得来”方面,上海将完善旅游交通保障,强化旅游集散功能,开发面向全国的高铁旅游、航空游线、房车游线、自驾游线等旅游精品线路,做好景区“小交通”与城市“大交通”衔接,科学设置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标识,合理布局重点旅游区域周边停车场和上下车点位。

在“留得住”方面,上海将打好“夜间旅游”牌,将“黄浦江旅游”打造成为“必游”“必看”的世界级旅游精品,鼓励旅游景点、博物馆、艺术馆等场馆举办特色夜游活动,培育时空之旅等一批常态化、标志性的演出项目,打造古镇夜间经济标杆。

在“带得走”方面,上海将加快“上海礼物”研发,建设特色文旅休闲商圈,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第二,提振本地旅游市场活力。世界著名旅游城市首先应是本地市民喜爱的城市,“人民城市”既要宜业、宜居,也要宜乐、宜游。

未来五年,上海将通过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形成五彩缤纷的特色化旅游新产品体系。比如,“红色”系列,发挥“党的诞生地”独特优势,打造更多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开发更多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蓝色”系列,打造邮轮、游船、游艇水上旅游精品,开发苏州河、淀山湖、滴水湖、淀浦河等水岸旅游产品。“绿色”系列,深化崇明国际生态岛建设,提升郊区郊野公园旅游配套服务,推动“一镇一景”“一村一品”特色乡村旅游,打造“农业地景公园”以及郊区康养旅游等。“古色”系列,由点及面,推动“建筑可阅读”向“街区可漫步”升级,加快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文旅融合业态。“锈色”系列,开发工业遗存,发展工业文明、商业文明、市政文明、知识文明高度融合的旅游载体和项目。还有就是构筑城市15分钟旅游圈,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家门口好去处”。

第三,提升国际外来消费便利。上海接待的入境过夜外国旅游者人次一直位列全国城市首位,但相比巴黎、伦敦、纽约等著名城市,入境游客数量不高,许多还是商务客。

未来五年,上海要在吸引国际游客上下功夫。比如,持续释放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效应,扩大即买即退实施范围,扩大退税定点商店数量、类型及覆盖地域范围。又如,增强国际游客入境和消费便利度,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邮轮入境免签政策。针对境外游客反映的不能在中国移动支付的问题,推动通讯、金融机构开展入境游客移动支付服务落地。再如,抓住国际旅游消费“回流”的契机,发展免退税经济,争取国家出台支持市内免税店开放政策,持续做强“首发”“首店”“首演”“首秀”等首发经济,加快更多国际品牌在沪集聚。















上海人才信息网